close

 

http://news.qq.com/a/20100107/000702.htm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26853/26853908.jpg


2010年01月07日05:16四川線上-華西都市報

四川知名學者錢玉趾推測,出土石牌上“魏武王常所用扌各虎大戟”的“常”指的一個人,是曹操大臣

“曹操墓”在河南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成功發掘的消息傳出後,質疑聲也隨之而來。河南文物研究部門隨即發佈六大證據,以此認定該古墓確系曹操高陵無疑。

作為三國文化研究的第一重鎮,成都聚集有最多的研究機構和學者,對“曹操墓”真偽問題,四川眾多歷史、文化界權威都在“悄悄”關注。昨日,四川一位古文化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錢玉趾率先發招,對“曹操墓”觀點提出批駁:“六大證據難經推敲,所謂是‘曹操墓’的觀點草率、不科學。”“高陵墓主人另有其人,或為曹操大臣常林!”

錢玉趾是何許人也?成都的其他三國研究專家對他的觀點,又將會持什麼樣的態度?昨日,記者一一採訪了這些學者。

A

批駁

“六大證據”難經推敲

“曹操墓能不能存留到今天,這是一個悖論。”

昨日,記者在成都人民南路四段見到了錢玉趾,作為巴蜀古文化研究學者,他除了研究三星堆文化外,在良渚文化、楚辭、論語和詩經等研究領域也有多部著作。而對三國曹魏歷史考古學的爭議話題,領域相對陌生的他卻第一個站出來,對“曹操墓”六大證據逐一批駁。“新聞出來後,我查閱了相關新聞內容,連續幾天幾夜翻閱了大量古典書籍,找出不少證據。古文化研究有不少共通點,最重要的是觀點有沒有說服力。”錢玉趾說。比較精通古文化的他認為,對“曹操墓”爭議他也有發言權。

錢玉趾引經據典,對六大證據一一批駁,看似艱澀難懂,但記者發現,其中不乏頗有衝突性的證據:

其證:“石圭石璧”非帝用

立:“墓葬出土遺物具有漢魏特徵,裏面出土的石圭石璧,是帝王陵墓的直接證據。”——河南方面列的證據一。

駁:“此說欠妥,墓中有圭璧並不能作為帝王陵墓的證據。”錢玉趾說,《周

禮•春官宗伯》載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恒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一說,《周禮•冬官考工記》也有類似記載,這說明,並非只有王可執圭,公、侯、伯也可以執圭,子、男則執璧。而且“王執鎮圭”是玉圭,而西高穴古墓出土的卻是石圭,石圭與帝王用圭似乎不符。

其制:“不封不樹”非對應

立:“墓葬規模巨大……與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稱;該墓未發現封土,也與文獻記載曹操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的情況相符合。”——所列證據二。

駁:“西高穴古墓的規模算是帝王級,那比它小多少才是大臣級?”錢玉趾說,陝西秦始皇陵內外有兩重圍牆,外垣計算的面積足有2平方公里,兩相比較,西高穴古墓顯得太小。雖然歷史上秦漢是“第二次厚葬高潮”,而戰亂不斷的三國魏晉時期是進入“薄葬期”,曹墓也可能會“薄葬”,但薄葬究竟到何種程度,目前並無文獻與考古參照,當地文史部門

也沒拿出證據,“沒有可比較的文獻記載與實有墓葬。我認為西高穴古墓規模本身不能作為帝王陵墓的證據。”

其位:“魯潛墓誌”是悖論

立:“曹操於西元220年病逝於洛陽,運回鄴城葬在高陵,高陵在‘西門豹祠西原上’,正是今天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一帶。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大僕卿駙馬都尉魯潛墓誌,也明確記載了魏武帝陵的位置就在這裏。”——所列證據三。

駁:查閱《三國志》後錢玉趾認為,曹操在西元218年發佈建壽陵“令”後,到他去世僅有18個月,應該說他沒有時間與精力來貫徹實施建造壽陵,“遺令”也沒說葬在哪里。在盜墓猖獗的年代,安葬曹操應該秘密進行,當時與其後的人們很難知道曹操墓在哪里,這才合乎情理,“魯潛墓誌的年代距曹操下葬差不多經歷了五代人,說首次記載方位,依據是什麼?記載準確嗎?如果記載準確,那麼在盜墓猖獗年代,應被盜掘一空,若記載不準確,曹操墓才能存留至今,這是悖論。”

B

推測

墓主人是大臣常林?

“‘魏武王常所用’的常字,可能是突破口。”

對河南方面觀點批駁的同時,錢玉趾提出了新觀點,新觀點最關鍵的立論正是依靠他對古代銘文寫法的研究。

發佈曹操墓消息時,河南當地稱出土有8件圭形石牌,分別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銘文,這也被認定墓主系曹操的最直接證據。錢玉趾說,曹操在209年是丞相,曹丕當皇帝時,曹操追尊為武皇帝,史料中並沒出現過“魏武王”這樣的表述。

“‘魏武王常所用’的常字要推敲,可能是突破口。”當地專家將此斷句為“魏武、王常所用”,他對此提出不同的觀點,並舉了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等幾

樣秦漢時期文物來佐證。越王勾踐劍的銘文是“越王鳩淺自作用劍”,“鳩淺”即勾踐,兵器銘文都有一個相同的挌式,即先是王侯的稱謂,後面是名或姓。“魏武王常所用”究竟該如何理解?他認為,應該解釋為“魏武王/常”,“常”應該是一個人,而不應理解為常用。

“我大膽推測,‘魏武王常所用’的銘文說明不是曹操墓,倒可能是‘常’的墓,這個常是誰?可能就是曹操的大臣常林。”據瞭解,曹魏時期確有一位名臣叫常林,輔佐了三位皇帝,83歲去世時追贈為“驃騎將軍”,葬禮是僅次於君王的“公”的禮儀。錢玉趾說,常的地位與西高穴墓的規模非常符合。

專家認為還需推敲

昨日,記者採訪了多位元三國文化、考古學方面的研究人員,有些專家說,對於曹操墓的質疑,其實大家都在關注,也在搜集相關論據,力求證據嚴謹。三國文化研究的兩位權威學者對錢的觀點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沈伯俊(四川大學教授、博導;四川三國文化研究所所長):錢玉趾的論述我認真讀了兩遍,對我很有啟發。總體來說,他對“曹操墓”認定證據的懷疑是有道理的,批駁有力,但還是缺乏過硬的反證,而提出的常林墓的正面觀點,我認為基本上不能成立,需要進一步核實,看能不能提出更有說服力的新見解。不過,對於他這種爭鳴的精神值得讚揚,學術界有了爭鳴,才能爭出真理。

羅開玉(武侯祠博物館研究員、四川首位考古學博士):錢的觀點體現了他勇於探索和質疑的精神,批駁觀點不少都提到了點子上,但推測是常林墓的觀點,我不敢隨意認同。“魏武王常所用”,如果常是常林,那前面的“魏武王”代表什麼?而且對常林的論據比較缺乏,未能解決核心證據問題,論據不一定成立。河南方面解讀的“常”字,從文字表達上更合邏輯,但對河南那邊提出的曹操墓的結論,我的觀點仍然是不能輕易否認,但想全面肯定,還有不少疑問沒搞清楚,這樣發佈消息還是草率了點。我們成都三國文化研究走在全國前列,相對於蜀國的研究更多一些,魏國少一些,但曹操墓的質疑說明,認定需要更加嚴謹才行。

考古隊領隊親述石牌出土詳情

考古隊領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偉斌:

2009年11月8日下午,離5點半下班的時間還有20分鐘,考古隊員尚金山和信應超在大墓前室的甬道門處,清理出一塊石牌。第一次發現像樣點的東西,兩位隊員有些激動,迫不及待地用水沖去石牌上浮土。

塵土拂去,石牌上赫然出現“魏武王常所用扌各虎”字樣。60多歲的尚金山興奮得一下子蹦起來喊:“魏武王!這石牌上寫有魏武王!”信應超趕緊打電話向潘偉斌報喜:“發現魏武王啦!”“我當時正在駐地房間整理資料,聽到這句話,以為是在開玩笑,可信應超用更大的聲音說,是真的,尚老師年紀那麼大,都跳起來了。”

隨著發掘工作的順利進行,又相繼發現50多塊石牌,其中有7塊銘刻“魏武王常所用”字樣,擺放在墓葬前室內;另外的50多個石牌集中出土於墓葬後室南側室內。

按照考古工作規程,考古隊員對它們進行了現場拍照、錄影、繪圖、三維座標記錄,對器物形狀大小進行了詳細描述,並在考古現場造冊登記、提取、包裝、保護,最後小心地運到考古隊駐地的文物庫房裏進行室內研究。 據新華社

醫學鑒定專家:即使“曹操”“曹植”DNA鑒定也不能確定父子關係

對於是否可以通過後人DNA鑒定來準確判斷曹操墓主人的身份的問題,6日,中國醫科大學法醫物證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丁梅教授稱,若能利用已經確認的曹植的屍骨,通過DNA檢測確定“曹操墓”墓主的身份,從理論上講可行,但仍有很多技術環節的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在不清楚曹操墓內遺骨與曹植遺骨保存狀態的情況下,無法判定能否從遺骨中提取到適合檢驗的DNA。

其次,DNA檢測結果只有與真實的曹操後裔進行比對,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目前已經被學術界認可的曹植遺骨一直下落不明,有很多網友自告奮勇稱其是曹操後代,可是對於族譜的論證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目前考古學研究中常用的DNA遺傳標記無法用於“父子”關係的鑒定。因此,即使“曹操墓”墓主的遺骸和曹植的遺骸兩者檢出相同的Y染色體遺傳標記,也僅能證明他們具有共同的父系祖先,而不能簡單地確定為父子關係。華西都市報 宗欣

墓主人版本還有夏侯忄享、冉閔…

河南安陽發現“曹操墓”的消息一發佈,與安陽隔河相望的河北邯鄲則表示:安陽發現的或為夏侯惇墓。近日網上又爆出新觀點稱,安陽的“魏武王墓”更像是晉代北方五胡十六國時期的“魏武王”冉閔。

“魏武王墓”主人是夏侯惇?

從事歷史研究三十餘年、著有專著《曹操墓研究》的邯鄲市歷史學會會長劉心長質疑,曹操在遺囑中要求其墓“無藏金玉珍寶”、“金珥珠玉銅鐵之物,一不得送”,那麼在這個墓中出土的二百五十件器物中,為什麼會有金、銀、銅、鐵等金屬物件,甚至瑪瑙、玉石等珠寶?

關於墓中一男二女三個頭蓋骨,劉心長說,曹操去世後只有夫人卞氏與他合葬,另一個女性頭蓋骨是誰應有合理解釋;且卞氏去世時是七十歲,與發現的兩個女性頭蓋骨檢測年齡不符。“曹操墓不是孤墓而是群墓,如果這座墓不能確證為曹操墓,而是陪葬墓的話,極有可能是曹操最親信的大將夏侯惇的墓。”劉心長說。

“魏武王墓”主人是冉閔?

歷史上不只有曹操一個“魏武王”,另外還有兩個“魏武王”。其中一個是東魏時的高歡,網上稱,安陽的“魏武王墓”更像是晉代北方五胡十六國時期的“魏武王”冉閔。

網友觀點依據稱:(1)冉閔的故鄉史載魏郡內黃,即今天的安陽,此次“魏武王墓”的發掘地正在安陽。(2)“大戟”“扌各虎大刀”……曹操難道生前經常力扌各猛虎?而冉閔生前最愛用的兵器是矛和戟。(3)曹操死時身體是完整的,而出土的“曹操遺骨”卻身首分離,頭骨傷痕累累,這不像是曹操,倒像是被鮮卑人俘殺的另一位“魏武王”冉閔的遺骨。(4)曹操死前囑咐不要厚葬,而這次發掘的魏王墓雖被盜多次,但仍存有各種珠寶器物250餘件。(5)曹操死前遺言,墓中不要人陪葬。而這次發掘的“武王墓”中有兩位女性。(6)墓地所在地土地肥沃,不符合曹操死前要求埋“瘠薄之地”的要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