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歷史 (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6月20日第九次典籍研讀會紀要

時間:99年6月20日(日)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勤大樓四樓)

標題:中國明代研究學會典籍研讀會-第九次研讀會議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獻堂先生《灌園先生日記》記昭和十三年(1938年) 新曆七月七日:

「自蘆溝橋事變以來,日、支兩軍死傷者百數十萬,支那人民之死傷者不可勝數,日本新聞稱之曰聖戰,又曰日支共存共榮,又曰東洋平和,誰敢不信。今日適為一週年紀念日,時在正午,余亦為默禱東洋之平和,凡破壞平和者天必棄之。同在座默禱者顏水龍、溫成章,珠如在廚次,攀龍出外,禱畢同食麵。」

 


文章標籤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曹操墓的真偽問題,最近有人提出了新論點,認為它不是曹操墓。

新聞如下:

(2010/06/14 13:19)記者朱錦華/綜合報導
備受爭議的河南安陽西高穴大墓(即河南省文物部門初步認定的「曹操墓」)上周六(12日)恢復挖掘。但由於辨別曹操墓真偽至關重要的1號墓被盜墓的情況嚴重,中國考古界權威、原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80多歲的徐蘋芳斷定,西高穴大墓不可能是曹操墓。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二段段影片,是台北艋舺廣敬堂所演示的台灣傳統民俗-"官將首"

解釋一下,官將首指的是增損二將軍,為青面增將軍與紅面損將軍的合稱。相傳兩將軍原為危害人間的魑魅,後來被地藏王菩薩的佛法所懾服,便成為地藏王菩薩的駕前護法,奉旨庇蔭民間。 也就是說官將首最早是由兩個人所扮演的,後來由於美觀的一些因素,便將陣容增加人數增加到三人,到後演變成今日的五人、六人…等。

台灣墾拓移民因離鄉背井之痛、瘴癘瘟疫之害,故里傳統的神佛,就成為精神上安全的寄託。因此在日治大正元年(一九一二年),由新莊當地人士組織的俊賢堂所發起, 藉由文武大眾爺出巡的儀式過程,針對當地疫情進行禳災儀式。每年農曆五月初二為其聖誕,在前一日-農曆五月初一舉行繞境,並且於農曆四月三十日舉行繞境前的「暗訪」,俗稱「迎五月初一」。但這裡所指的「新莊」並不是指新莊市全境,僅包括新莊街、中港厝、頭前三個角頭而已,其餘營盤、福營、後港、丹鳳、迴龍及西盛並不包括在內,樁仔林也僅是一部份而已。因為台灣早期都市都發展皆以地理環境上優越的水運位置,形成河港聚落,新莊在大嵙崁溪(今大漢溪)淤塞後才漸漸沒落。但以形成規模聚落的新莊街、中港區、頭前區仍然是地方發展上的重要地方。

執行禳災儀式的儀式隊伍類似中國古代的軍伍,由擔任所有陰將陰兵的領軍將軍「官將首」,帶領關將、關將腳等士卒。官將首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但不論哪一種說法都認為官將首團中人物為地藏王菩薩的座前護法,隨地藏王菩薩渡救六道眾生,避邪除穢,去奸罰惡。根據李宗益《將源》中指出,一般可以歸納出四種說法:1、中央叉王或夜叉與虎牌爺、火籤爺;2、中央中尊或叉王與左右韓毒龍、薛惡虎;3、增損二將軍;4、董武增與董武損兩兄弟。

文章標籤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偶然經由台大網路,去逛了逛台灣日日新報的電子資料庫。後來心血來潮,好奇檢索了一下1912年前後,台灣的報紙對於中國發生巨變之際的報導內容是如何,結果在1912年5月16日的第五版,看到了一個很難不去注意到的標題:

 

「袁世凱神經病」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曹操 

 (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魏武帝。)

在去年的1227日,大陸的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孫英民宣佈重大發現,那就是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確認,此一消息震撼了全中國與華人世界。這座大墓位在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於2008年被發現,後來經考古學家的深入挖掘及研究後,隨著相關文物的陸續出土,他們喜出望外的發現,這座大墓竟然可能會是到現今仍未找到的曹操陵墓!!!!!!!

文章標籤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完了日本的大河劇龍馬傳的前二集,福山雅治演的龍馬當然很帥囉,但是我對於岩崎彌太郎這個人,以及他所創立的三菱商會興趣卻更為濃厚。岩崎彌太郎出身土佐國(今高知縣)土佐藩的沒落鄉士家族,為家中的長男。少年時得到後藤象二郎的知遇,曾在土佐藩的商貿組織土佐商會中任職,也曾在坂本龍馬的海援隊中擔任財務會計工作,後來更接手土佐藩的債務,並條件交換取得2艘商船,以此為基礎創立三菱商會,開始投入海運業。因為他和坂本龍馬有深交,所以2010年的大河劇龍馬傳特別以他的觀點為出發,帶出坂本龍馬的一生。

三菱商會當初之所以能崛起,與海運有很大的關係。對日本來說,海運從德川幕府時代開始就是很重要的運輸管道,主要是因為日本原本就是一個由四個島嶼所組成的海島型國家,各地的往來皆需要靠海運來互通。但在經過黑船事件並且開港之後,日本沿海的海運卻慢慢的由美國的太平洋氣船等公司壟斷。明治政府成立後,政府為了與他們對抗,因而成立了半官半民的郵政汽船公司,但卻起不了甚麼作用。到了1875年,日本為了遠征台灣,迫切需要強有力的海運機關保護運輸的無虞,因此決定選擇三菱公司來擔任這個任務,給予非常優厚的保護,進行個別的特殊扶植,這就是三菱壯大的開端。

1880年(明治13年),政府因為財政上的需要開始拋售官營的工廠與礦場給民間公司,隔年的松方內閣上台以後更加強了這一政策,並且在廢除了一些不好的則例之後,大量的出售給民間。這些工廠主要賣給了三井、三菱、古河等政商,像三菱就買到了長崎造船所、佐渡金礦、生野銀礦等舊官營機構。三菱這些公司擁有了工礦業的基礎,進一步壯大為影響力使人生畏的財閥,但他們背後都仍有政商的色彩。

日俄戰爭後,這些大財閥獲得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三菱是在造船業方面有壓倒性的優勢,但還有更可怕的一間公司,那就是三井物產會社,20世紀初,這間公司竟然佔了日本對外貿易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有某公司他一間可以吃掉台灣一年出口貿易數額的三之之一,這會是多麼大的酷斯拉企業。在煤炭、金屬礦方面,三井三菱這兩間公司也掌握了生產的主要部份。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後,有一間公司也開始崛起,那就是以貿易商起家的鈴木商店。關於鈴木的崛起有一個小八卦,當初在背後以巨額貸款支持他的是半官營的"台灣"銀行,不過因為鈴木後來經營惡化,連帶也拖垮了台灣銀行。因為救援失敗,歷史上日本有一屆內閣因此被台灣銀行搞到整個總辭職下台。對了,三菱在台灣日治時期也有成立過製糖公司。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日本興起了一鼓戰國武將熱,由於不斷創新的史詩遊戲、動畫的廣受歡迎,以及去年篤姬這
齣大河劇的成功,吸引到不少的年輕女性重新關注武士時代的日本歷史,並且出現了一批崇尚喜
愛戰國時代武將豪傑們的「歷女」族群。比起最近產生歷女,歷男族群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形成,
在他們的貢獻之下,創造了一筆可觀的商機。
 
我清楚的知道,如果歷史沒有經過浪漫主義的包裝,多數人常會覺得非常的枯燥乏味,更談不上
能產生什麼經濟效益。日本武將的言行之中,一些忠義節操固然非常的吸引人是,這些戰國
武將在現代傳媒與娛樂公司的炒作之下,有美化過度的現象,所以才會有"歷女""歷男"
出現。大家因為這樣而開始喜歡歷史,並且閱讀這段歷史,並非壞事。但是另一個真實歷史的面
向,相對於現代社會還更殘忍的這一部分,我認為最好也能夠知道,以免因為商業操作的影響而
對歷史有過當的幻想,因而失真。很多人認為很了解的歷史情節,其實就只是熟知遊戲、動畫給
你創造出來的"虛構夢幻歷史"而已。戰國迷愛讀戰國時代的相關書籍,會看大河劇,喜歡這些武
將,但我認為可以的話,應該要進一步開始想了解背後的歷史背景,逐漸的慢慢深入探究。這樣
,相信你就不會只是盲目的喜愛,而是能夠從閱讀較專業史學論著之中發掘出更大的樂趣。

日本戰國時代與中國歷代的亂世一樣,是一個非常慘酷、血腥,並且不斷相互背叛的戰亂時代。
每個人為了生存,都是想盡辦法的消滅敵人,欺壓對方臣服於你,人人朝不保夕,上下秩序顛倒
,親子之間舉刀相向更是家常便飯的事。你想擁有的,可能一夜之間都有了,但是更可能一夜間
全消失了。在亂世裡,不少的人性真善美被突顯出來為後人傳頌,但更多的是血流成河、家破人
亡。
 
我們從武士與平民的關係來切入,簡單的談談日本武士一部分的真實面貌好了。在那個時代,普
百姓遇到武士沒迴避,或者有被認為是嚴重無禮行為的話,刀就砍下來了。百姓這些武士
大人,在崇敬與依賴之外,更多的是恐懼。在武家時代,血統與家世代表一,上下等級非常分
明,即使是武士集團,也細分了好幾個階層。百姓和武士起爭執幾乎是不能的,因為武士擁有
殺人的權力。可能是「不敬」二字,就可以讓武士起殺機而無需承太大的代價。
 
對於位處於階級頂點的武將,統治下的農民是下賤的。平民能成為武士,甚至成為大
將、城主,幾乎可說是幾十輩子都不可能達到的成就,即使在秩序混亂的戰國時代,這種例子也
仍是佔極少數,而平民出身的人如果最後還能統一天下,在日本歷史上更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像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能成功,自己的努力當然是最重要的,但主要還是時勢造英雄,生逢亂世給了他出頭的
契機,以及遇到了信長這種只看能力不問出身,敢於推翻傳統觀念的奇主。因此秀吉的成功在日
本歷史上才會這麼這麼的被突出,因為實在太罕見了。如果在承平時代,秀吉絕對就是在中村種
田,一輩子只能當鄉民,再了不起頂多就當上村長,遇到下級武士就習慣的跪下磕頭。只是秀吉
就算完成了統一日本的大業,最後豐臣一族還是免不了被德川家康鏟除殆盡,門斷絕。
 
有人研究過,日本的武士道講求忠、義、誠,但惟獨「仁」這一部分,是比較欠缺的。他們常常
可以為了某種信念,為了對主君盡忠,毫無猶豫的切腹終結掉自己的生命。易於輕生的另一表現
,也就是易輕別人之生,這樣的觀念如果被扭曲的錯誤使用,後果是很滿可怕的。日本武士的另
一面,其實非常的殘忍與無情,對於敵人他們不會心存慈悲,即使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與佛教
宗徒,只要被認定有威脅性,就算是投降臣服,還是說殺就殺,大加屠戮。
 
以下講幾個小故事來印證上述所說。第一個是「天地人」小說中有提到的,謙信與下屬扮成僧侶
到了信玄的隊伍,迴避在路旁跪下,因為樹上積雪驚動了八重的馬匹,其中一個下屬好心
起來上前牽馬,一旁的護衛武士不問是非,刀子就砍下去了
 
還有一個,是小時候看龍馬傳漫畫時看到的橋段。幾個漁民在橋上遇到了武士,雖然當下迴
了,但剛抓到的魚跳出來驚動了他,魚跳動時的水濺到了武士的臉和衣服,結果刀一出鞘,一
個被砍死,一個手臂被砍掉。
 
最後一個1862年發生的生麥事件,四個英國人在生麥村的東海道上騎馬行走。半路遇到了
薩摩藩藩主的監護人島津久光與其儀仗隊。按照慣例,平民如遇到大名的儀仗隊,須下跪及退
讓,可是四個英國人無論如何也不肯,而這被認為是對大名的無禮行為。其間,馬歇爾夫人的
馬突然受驚衝入儀仗隊,島津衛隊武士立刻拔出了刀,殺了一個人,重傷兩人,惟一沒事的是
這位女士。
 
後面兩個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在德川幕府,即使在這個禁止武士濫殺平民及相互私鬥的承平
代,可刀一揮出之後,傷亡仍是非常的慘重。幕末幕府勢力衰微時,你砍我、我砍你的暗殺事
件層出不窮,只是對象換成了彼此都是武士。秩序更為混亂的戰國時代,武士殺來殺去如同家
常便飯。百姓如果有不合意處相信他們砍的更是肆無忌憚
 
這幾個故事,反應的都是日本武士殘暴的另一面,所以如果我們看到這些武將,然後擁上去說
好可愛、偶像,並且要簽名的話,相信過不久應該就會聽到哀嚎聲四起,然後要快點叫救護車
來了。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號的誕生,始於漢武帝19年,稱為「建元」。之前的皇帝則只有年數,並無年號。後來則又有以紀念國家政權名稱為名的紀年,如北韓的「主體」、中華民國的「民國」。目前仍使用皇帝年號的是日本今上天皇,今年是平成21年;仍使用國家年號的是中華民國,今年是民國98年。

如果以皇帝一開始所立之年號,一直使用到他駕崩死亡的話,最長的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康熙」,一個年號用到底,共61年,與皇帝的在位年數相始終。如果是以國家成立後開始使用的,而排除後來才追加改用的廣泛性且非專屬的紀年,如「西元」(西元6世紀時才追加使用)、「佛曆」(ex.西元1954年才使用)、「回曆」(不清楚何時使用,但絕不可能是西元622年就開始)等等,目前最久的是中華民國的「民國」,至2009年時已是98年了。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7/05/WH0807050001.htm

明太祖朱元璋雄才大略,治國有方,但性格多疑、嚴苛,除了設立令臣民聞之色變的特務
組織錦衣衛,又借機大肆殺戮功臣,更大興文字獄,務求箝制人民的思想。所謂英主與暴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而言,文書是傳達政令的工具,更是國家組織上下互通聲息的紐帶
,而完善的文書檔案制度,有利於皇帝統治和提高施政效率。清代之文書檔案制度主要沿
襲明代,但鑒於明代閣臣弄權和宦官批紅的教訓,以及為了加強皇帝的獨裁權力,曾進行
了一些制度上的重要改革,使之更加完善。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wb1Mnpp3hs&mode=related&search=

當中的內容是孫中山談民國六年的情況,但是從民國六年到如今的民國九十六年,已經過
了九十年的時間,雖然民主化這方面有了不少的進步,可是中華民國卻還是有很多
一樣的情況...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大里鹹菜業的發展沿革 

大里在台灣光復後早期是有名的鹹菜產地,在民國四、五十年代曾盛極一時,當時全台灣所生產的鹹菜,幾乎都由大里供應,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大里不僅沒人種專製鹹菜的芥菜,也連專門醃製的業者也不復存在。而現今的大里人,很多人並不知道,以前的大里曾贏得了「鹹菜王國」美譽,風光了一段時間。

鹹菜的原料是芥菜,又叫長年菜,就是我們過年常會吃到的一種菜。它是一種短期作物,約種植五十天之後即可收成。加上鹽巴,利用石頭加以擠壓,讓苦水流出,約一個月之後即變成鹹菜。是豬血湯、鹹菜豬肚、鹹菜鴉、牛肉麵等菜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而芥菜若曬乾之後也可製成「福菜」,用於梅干扣肉等魯味中。

大里由於氣候適宜,土壤肥沃,大約在日治時期就陸續有人種植芥菜,並加以醃製成鹹菜。而大里鹹菜業的真正興盛期則是在台灣光復以後,那時候大里叫做「大里杙」,當時的大里,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芥菜,都有醃漬鹹菜的木桶。這種木桶是用杉木所做,口徑有八台斤,高度在七台尺左右,一次可以醃漬一萬台斤的鹹菜,醃漬鹹菜可說是當時的全民運動,因此有「歸庄瘋芥菜」的俗諺。現在大里市公所對面的將軍二巷及附近地區,過去就是鹹菜的聚集處,又叫「鹹菜巷」,當時大里所生產的鹹菜,足以供應全台所需。

文章標籤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教育史開始於清代。清朝時期,官方除設府學、縣學外,民間尚有書院、社學、義學、私塾等教育機構,以宣揚教化、培養人才,而透過對儒家經典的研讀,另一個更大的目的,是建立對統治政權的向心力及維繫對皇權的服從,這不僅清代,在中國歷代皆是如此。但是清代基本上對官方的學校教育制度並沒有嚴格的執行,教育體制也是混亂無章的。

1887年起,台灣曾開辦西式學堂。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清廷依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對台灣殖民時,一方面實施同化教育、逐步打壓原有的傳統漢文教育,另一方面,1898年起對台灣人民實施西式的初等教育,這是台灣接觸現代化教育的開始。日本雖在台灣發展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但台人子女接受教育的機會卻十分有限,且對台灣人的教育,明顯的是有其政治意圖,欲教育台灣人民成為大日本帝國下的忠誠子民,這從日本殖民後期提倡的「皇民化教育」就可看出。日本殖民期間,教育制度上採隔離方式,教育政策上則反映出極大的歧視與不平等。

民國34年,2次大戰結束,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台灣,雖然學校校舍、設備、師資仍多沿其舊,但國民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取消了差別待遇,教育制度上則改行中國體制,實施所謂的三民主義教育。近代的中國學制,在清末嘗試引入西式學堂,1902年起正式改行西式學制,初期主要模仿日本制,民國以後改仿美國制。民國11年實施新學制,引入美國式的6/3/3/4制。民國38年中央政府遷臺,仍行該制,之後一直沿用至今,並無結構性的改變。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