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日本的大河劇龍馬傳的前二集,福山雅治演的龍馬當然很帥囉,但是我對於岩崎彌太郎這個人,以及他所創立的三菱商會興趣卻更為濃厚。岩崎彌太郎出身土佐國(今高知縣)土佐藩的沒落鄉士家族,為家中的長男。少年時得到後藤象二郎的知遇,曾在土佐藩的商貿組織土佐商會中任職,也曾在坂本龍馬的海援隊中擔任財務會計工作,後來更接手土佐藩的債務,並條件交換取得2艘商船,以此為基礎創立三菱商會,開始投入海運業。因為他和坂本龍馬有深交,所以2010年的大河劇龍馬傳特別以他的觀點為出發,帶出坂本龍馬的一生。
三菱商會當初之所以能崛起,與海運有很大的關係。對日本來說,海運從德川幕府時代開始就是很重要的運輸管道,主要是因為日本原本就是一個由四個島嶼所組成的海島型國家,各地的往來皆需要靠海運來互通。但在經過黑船事件並且開港之後,日本沿海的海運卻慢慢的由美國的太平洋氣船等公司壟斷。明治政府成立後,政府為了與他們對抗,因而成立了半官半民的郵政汽船公司,但卻起不了甚麼作用。到了1875年,日本為了遠征台灣,迫切需要強有力的海運機關保護運輸的無虞,因此決定選擇三菱公司來擔任這個任務,給予非常優厚的保護,進行個別的特殊扶植,這就是三菱壯大的開端。
1880年(明治13年),政府因為財政上的需要開始拋售官營的工廠與礦場給民間公司,隔年的松方內閣上台以後更加強了這一政策,並且在廢除了一些不好的則例之後,大量的出售給民間。這些工廠主要賣給了三井、三菱、古河等政商,像三菱就買到了長崎造船所、佐渡金礦、生野銀礦等舊官營機構。三菱這些公司擁有了工礦業的基礎,進一步壯大為影響力使人生畏的財閥,但他們背後都仍有政商的色彩。
日俄戰爭後,這些大財閥獲得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三菱是在造船業方面有壓倒性的優勢,但還有更可怕的一間公司,那就是三井物產會社,20世紀初,這間公司竟然佔了日本對外貿易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有某公司他一間可以吃掉台灣一年出口貿易數額的三之之一,這會是多麼大的酷斯拉企業。在煤炭、金屬礦方面,三井三菱這兩間公司也掌握了生產的主要部份。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後,有一間公司也開始崛起,那就是以貿易商起家的鈴木商店。關於鈴木的崛起有一個小八卦,當初在背後以巨額貸款支持他的是半官營的"台灣"銀行,不過因為鈴木後來經營惡化,連帶也拖垮了台灣銀行。因為救援失敗,歷史上日本有一屆內閣因此被台灣銀行搞到整個總辭職下台。對了,三菱在台灣日治時期也有成立過製糖公司。
總之在日本如三菱這類的一些大財閥,都是在政府的特意扶植下,逐漸的壟斷天然資本和金融資本,並且在經濟上佔有最高的統治地位。他們更始終沒有停止與政黨的勾結,推進政界與財界的結合。這樣的情況日本並非特例,鴉片戰爭後的清朝、民國、現在的中共,都曾有像這樣的半官半民企業,或者即使轉型為民營了,但背後仍有國家力量的影子。現在中國的前幾大企業,一看他的資本額都是大的嚇死人,但其實很多都是國家力量在撐腰,或者本來就是國營企業。雖然三菱這些公司一開始是因為政府的支持而壯大,但能夠經過百餘年仍屹立不搖至今,想必也有其過人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