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段段影片,是台北艋舺廣敬堂所演示的台灣傳統民俗-"官將首"
解釋一下,官將首指的是增損二將軍,為青面增將軍與紅面損將軍的合稱。相傳兩將軍原為危害人間的魑魅,後來被地藏王菩薩的佛法所懾服,便成為地藏王菩薩的駕前護法,奉旨庇蔭民間。 也就是說官將首最早是由兩個人所扮演的,後來由於美觀的一些因素,便將陣容增加人數增加到三人,到後演變成今日的五人、六人…等。
台灣墾拓移民因離鄉背井之痛、瘴癘瘟疫之害,故里傳統的神佛,就成為精神上安全的寄託。因此在日治大正元年(一九一二年),由新莊當地人士組織的俊賢堂所發起, 藉由文武大眾爺出巡的儀式過程,針對當地疫情進行禳災儀式。每年農曆五月初二為其聖誕,在前一日-農曆五月初一舉行繞境,並且於農曆四月三十日舉行繞境前的「暗訪」,俗稱「迎五月初一」。但這裡所指的「新莊」並不是指新莊市全境,僅包括新莊街、中港厝、頭前三個角頭而已,其餘營盤、福營、後港、丹鳳、迴龍及西盛並不包括在內,樁仔林也僅是一部份而已。因為台灣早期都市都發展皆以地理環境上優越的水運位置,形成河港聚落,新莊在大嵙崁溪(今大漢溪)淤塞後才漸漸沒落。但以形成規模聚落的新莊街、中港區、頭前區仍然是地方發展上的重要地方。
執行禳災儀式的儀式隊伍類似中國古代的軍伍,由擔任所有陰將陰兵的領軍將軍「官將首」,帶領關將、關將腳等士卒。官將首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但不論哪一種說法都認為官將首團中人物為地藏王菩薩的座前護法,隨地藏王菩薩渡救六道眾生,避邪除穢,去奸罰惡。根據李宗益《將源》中指出,一般可以歸納出四種說法:1、中央叉王或夜叉與虎牌爺、火籤爺;2、中央中尊或叉王與左右韓毒龍、薛惡虎;3、增損二將軍;4、董武增與董武損兩兄弟。
現今官將首多是指合稱增損二將軍的「增兒將軍」與「損兒將軍」,相傳兩將軍是危害人間之妖魔,在受地藏王菩薩降伏勸化後,擔任地藏王薩的護法將軍,於地藏王得道時一同升天,兩位將軍可視察人間善惡,增將軍遇善人則增加其壽命,而損將軍遇惡人則減損壽命。其稱謂就是來自於增、損二將軍在新莊地藏庵文武大眾爺出巡活動中的職能,而稱為「首」即是具有領導、首領的意思,但地方耆老稱「關將頭」,「官」與「關」閩南語音同,而「官」與「首」較文言典雅故用於書寫。
這個影片裡面則是有三人,也是現今官將首表演的主要陣形,主要是由增將軍分出,分別手持火籤及手銬,或虎牌及手銬,因此看到的是一損二增的三尊將,居中持三叉尖槍的為損將軍。現在看到三人成陣的官將首,一種說法為一九四九年時,黃秋水與其子黃觀銘將「增將軍」化為二人,以求陣式的多樣美觀,兩位增將軍繪紅面(有時其中一位會打藍臉)於左右、損將軍綠臉於中間,增將軍改為手持火籤與手銬,損將軍則改為持三叉尖槍與「令」字的三角令旗,三人皆裝有獠牙;另一種說法認為,轉變是從新莊本地區分為新莊皆與中港厝兩區後,中港厝商請三重城隍廟的高景清指導後的改變;其增、損將軍則與李宗益考證相反,增將軍綠臉持三叉尖槍與令旗位於中央,另一位增將軍則紅臉至於陣右持火籤與手銬,損將軍則為紅臉持虎牌與手銬。
第一段:
第二段:
*資料來源:
1.輔大將團組公式網頁:江怡葳(現政大宗教所)-官將首
2.仙采手札。 http://to.idv.tw/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