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是10世紀到19世紀在日本的一個社會階級。一般指通曉武藝、以戰鬥為職業的軍人。除了受到漢語語系影響的國家以外,多種語言以日語的「侍」(羅馬字Samurai)來顯示。武士的精神被稱為「武士道」(Bushido)。

 

武士的起源:

武士的雛形是在日本平安時代律令體制下產生的武官,最初是日本桓武天皇為了鞏固政權而設立的。在平安時代以前,除了奴隸,所有的的壯丁都有責任和義務成為被天皇募兵的對象。然而這些士兵必須自己補給和養活自己,很多人因此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而是選擇在當地定居。人們可以通過交重稅來免除兵役,這種主要由農民組成的士兵在日本統稱為防人。由於防人士兵的不正規性,且又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在平安時代初期被桓武天皇所廢止。這種形式的士兵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武士。

 

平安時代早期(8世紀末—9世紀初),桓武天皇想要在北本州島鞏固和擴張自己的統治範圍。天皇對本州北部蝦夷人派出的討伐軍缺乏士氣和紀律,很難在戰場上取勝。於是恆武天皇開始向地方豪族求助,提出將授予征夷大將軍的稱號給任何替代自己討伐北本州的地方勢力。這些弓馬嫻熟的地方豪族很快成為了天皇用來剿滅反抗力量的工具。

在20世紀,宮本武藏成為日本廣為世界家喻戶曉的武士代表人物;電影導演黑澤明五社英雄為詮釋日本武士電影最佳代表人。

 

佩刀

古代日本只有武士才能佩長刀,一般平民是無權使用的(但是可以配帶脇差)。武士佩刀一長一短,長刀為太刀或是打刀,短者為脇差,兩把刀使用上有分野,長刀是主武器,脇差是備用武器,是在長刀損壞時,才使用的,平常不會使用。按習慣武士出門之前,先會將脇差插在腰帶裡,然後用右手提著刀,走到門口的玄關處穿上鞋子以後,才再將刀插在腰帶裡。刀佩帶在左腰,是為了方便以右手拔刀。短刀除外,尤其是為配合盔甲的馬手指めてざし,Metezashi)短刀。

 

此外,武士以自己的刀為榮耀,碰撞武士的刀鞘,會被視為不禮貌。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行走都是靠左邊。而且刀佩帶左面,即使兩個武士在狹巷相遇,他們的刀鞘也不會互相碰觸。武士到人家中探訪,也會先在玄關把刀解開,然後用右手提著,再進入屋內。用左手提刀進入屋戶表示可以隨時用右手拔刀,是不信任的表現。除非有合理的原因(左撇子),否則也會被視為不禮貌。

 

日本刀顯現了日本鑄劍技術在中古至近代領先世界各國的地位。在中國明朝洪武年間,錦衣衛在大將軍藍玉官邸內,搜出近萬把日本武士刀,朱元璋即以謀反罪逮捕藍玉,處決相關謀反人士萬餘人;可是明朝錦衣衛自此起,朝儀佩帶繡春刀,奉皇帝令支援明軍前線作戰時,錦衣衛是使用「兵器司」(與惜薪司……等共十三司庫為東廠所管轄)購自日本武士刀作戰。明末崇禎年間宋應星著作《天工開物》提及「倭刀出鞘,暗室生輝」之讚許。

 

 

上杉謙信護具.jpg 

(上杉謙信的護具)

 

鐮倉時代武士.jpg 

(鐮倉時期武士)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7%A5%E6%9C%AC%E6%AD%A6%E5%A3%A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