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闊天空的一代--教改10年後)

 


"長大以後,你想做甚麼??"


天下雜誌在1996年做了一部關於教改的紀錄片,在十年後的2006年,他們再去訪問當時的幾位主角,重新製成了這段影片。與其說他是檢討教改十年的記錄片,但我更覺得是一部紀錄下了台灣城鄉資源與貧富差距的影片。


故事的主角有五個人,分別是喜愛畫畫的張明豪、努力讀書的莊雅竹、偏遠山地中打棒球的林宏明、學業優良的張瑜珊,以及加入實驗班當成的賴茹君。在這五個人之中,只有張瑜珊是都市裡的孩子,她爸爸是會計師,媽媽是公務員,因此她算是中上階級家庭的孩子,而其他四位孩子的家庭不是地處偏遠,就是在鄉下。張明豪希望做畫家,莊雅竹想要當藝人,林宏明希望成為職棒球員,張瑜珊希望能當醫生,賴茹君則是想當記者或導遊。


教改力量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老實說在這個影片中看不到太多,因為樣本數太小,代表性不大,真正有受到教改影響的則只有賴茹君一人。但是我們扣除個人的努力不說,影片中卻能清楚的看到升學主義的教育觀念以及個人家庭、社會、城鄉上的差距,才是真正影響到了這五個孩子十年後的人生。


十年前五個人所許下的懵懂願望,十年後誰真正實現了呢?答案是一個人都沒有。這個結果可能會讓不少人覺得惋惜與悲哀,但欣慰的是,十年後他們在社會仍找到了得以安生立命的定位與目標。以現今普遍價值來觀之,發展最好的是得到最多資源的都市孩子張瑜珊。雖然當不成醫生,但她個人也很努力,因此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並且得到了各大企業的青睞。當聽到她與父母視訊時說出的一連串的英文術語,我忽然感覺到了這10年之間她與其他四個孩子的那一種天與地的差距。他們因為社會壓力與其他影響,都放棄了十年前許的願望。其中,參與國中二年實驗班的賴茹君前途最為坎坷。


賴茹君是一位活潑又很有想法的女生,但也是這五個孩子裡唯一受到教改制度實驗之苦的孩子,她在片尾說的一段話令人心酸:


「如果要怪誰讓我們沒有競爭力的話,我覺得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當初沒有沉浸在快樂的環境裡而不自覺,多唸一點書,多聽一點媽媽的話,現在會更好。」


"多唸一點書"是她的結論,也沒有錯,但這個教改下的實驗班並沒有教他如何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沒有給予他培養興趣與引導發展的支援,告訴他唸怎樣的書才能真正適性發展。讓他最後也只能加入升學考試的大洪流,然後被慘酷的湮沒。在整個社會及家長的教育價值觀並未有顯著改變之下,實驗班似乎成了一場鬧劇。在搖擺不定的十年教育改革過程中,她參與了一場無法重來的教育實驗。台灣的教育使升學成為了主義,將教師和學生框禁在升學的活動中而不透氣。即使是號稱教改,也只是盲目的廣設大學,無節制的增加研究所,藉以安慰自己達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標。但卻沒發現,如何縮小城鄉差距以及教育資源嚴重分配不均的情況,如何扭正升學所帶來的巨大讀書壓力,才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事情。

諷刺的是,教改十年,竟然也是升學補習班蓬勃發展最為快速的十年。政府仿傚美國廣開大學,結果在台灣反而是為了升學主義做了最有力的背書,大學越容易唸,也就更讓人認為非唸大學不可,在號稱快樂學習的學校中無法將分數提高,補習班得以趁勢發展,荷包更加滿滿。更可怕的是大學增加這麼多,幾無數量管控,但少子化已是大勢所趨,相信再過幾年就會陸續爆發大學倒閉潮,它沿伸出的社會問題絕不會僅止於教育層面。到時為了收拾殘局,我們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錯誤的決策最後還是得全體國民來承受。


教改十年,升學壓力仍未消減,新一代的學生素質也沒有顯著的提高。影片的結尾,天下雜誌又訪問了一些孩子,與十年前的五位主角一樣,他們說出了自己的願望。但是,台灣的教育能夠幫他們圓夢嗎??再一個十年後,他們又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延伸視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U-MaV5w1_Q  ( 《一步一腳印》教改十年特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改 升學主義 廣設大學
    全站熱搜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