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初時率部與周瑜共投江東,後為孫權所倚重。史書上曾記載他"家富於財,性好施與,爾時天下已亂,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算是地方上很有勢力的人物。他本可靠著花不完的家產爽過一生,卻毅然的將之全部投入政治事業,可見其志向。赤璧之戰中,魯肅與周瑜倡議聯劉抗曹,大敗曹操。周瑜死後,他被孫權所信任,用為奮武校尉,代其掌管軍事。

在三國演義中,他占的篇幅不多,被刻畫成一位平庸老實之輩,然後一味的呆頭呆腦憨厚樣。而且在魯肅出現較多的場合,多是以配角出現,以突顯蜀漢人物的英杰氣概。

但歷史上的魯肅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歷史上的魯肅既是東吳名將,也是第一流智囊,是少有的英雄之一,絕不是平庸之輩。據"三國志"魯肅本傳注引"吳書"記載,他身處亂世,"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術。"交結天下豪傑講武習兵,又善談論、知識淵博,是有大志向的人。

 

以現代標準來看,他就是一個正妹自動會貼上來,宅男會恨得要死的高、富、帥男人。

 

 

西元200年,周瑜向孫權推薦他,說他"才宜佐時",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孫權極為欣賞他,欣賞到床上去,與他合榻對飲,討論天下大勢,於是便有所謂的"魯肅密議"。他的分析內容與七年後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極為相似。

之後的聯劉抗曹、諸葛亮出使東吳、借荊州四郡給劉備等政治方針,魯肅皆伴演了主要角色,可見他不僅是軍事家,政治外交上也有卓越遠見。當曹操聽到東吳借荊州之消息後,大為震驚,"方作書,落筆於地"。

後來孫權要索還荊州,魯肅勇往益陽,"與羽相拒",為避免擦槍走火,邀關羽相見。這可非三國演義所說關羽單刀赴會,而是"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結果一見面,魯肅義正言辭,指導劉備方言而無信,關羽理屈詞窮,"無言以答",可見他不僅做事厲害,嘴上功夫也是一流的。

西元217年魯肅死,壽四十六。孫權稱帝時臨壇,曾和眾公卿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淵更深 的頭像
    淵更深

    第78號雲淵閣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