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細查了近年來臺灣儲蓄率的資料,發現臺灣的儲蓄率去年是16.2%,今年大致在17%~18%左右在亞洲高於日韓等國家因此就有人得出結論:

 

台灣人賺得少,更不敢花錢

 

可是這樣的結論對嗎?錯!事實上是:

 

台灣人賺得少,更沒有錢花。

 

所謂的臺灣儲蓄率,指的是國民儲蓄率。國民儲蓄包括家庭儲蓄、企業儲蓄及政府儲蓄。也就是說所謂高儲蓄率是由這三者支撐起來的,但我們不知道的是臺灣的家庭儲蓄率是每下愈況,大不如前,甚至有跌破兩成的記錄!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顯示,十年前平均每戶儲蓄為22~24萬元,近年已降至17~19萬元,家庭儲蓄率亦由十年前25%~31%降至近年19%~21%。

怎麼會這樣??其實也不難理解,十多年來的薪資停滯、通貨膨脹、房價狂飆,早就將一般小老百姓的儲蓄一點一滴的吃光光了。收入不足以應付支出,當然只好拿存在銀行的錢出來補。除了前20%高所得家庭仍有35%以上的高儲蓄率外,剩下80%的人儲蓄率是全面下滑的,想要吃老本過完下輩子越來越困難,說不定還得倒貼負債呢。

那為何整體國民儲蓄卻是提高了呢?當然負債累累的政府不可能是推手,而是在於企業儲蓄率的變化。企業儲蓄在2000年以後幾乎年年飆高,快速成長,2010年更首度超越家庭儲蓄。一來以往之下,造成了臺灣儲蓄率很高的假象。知道錢跑到那裡了吧!跑到那裡都不稀奇,跑到老百姓手上才稀奇。

 

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鑑裡寫道:「國無九年之儲,家無三年之蓄,家非其家,國非其國,故知立國立家皆資於儲蓄矣。」誠斯言哉!現在的臺灣國與家之儲俱年年衰退,再這樣下去還有未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