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26星期四,接到了媽媽的電話,說阿公星期三因為呼吸喘不過來,緊急送醫院急救,已經決定隔天要氣切了。聽到了這個消息,頓時腦袋忽然一片空白,久久不能言語,只覺得心酸,而那種感覺快從眼睛裡湧出來了。老媽在電話那旁聽我都不說話,問我怎麼了。我說:「我是在想,真的一定要氣切嗎?因為這個已經是很嚴重了……。」老媽說:「因為阿公呼吸無法自主,吸痰器也派不上用場,不忍心看到他那麼痛苦,爸媽和叔叔他們商量後,才決定只好氣切。」既然長輩都這樣說了,小輩的我也無法表示甚麼意見,只能說我明天馬上就回去看阿公。但是後來的經歷,卻讓我不禁要問,氣切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隔天回到家已是下午三點,醫院傳來消息四點半才開刀,到了晚上手術完成後,在醫院待了二天的老爸和叔叔都回來了,只見他們皆身心俱疲,滿臉倦容,叫我們明天再去加護病房探望,老爸洗完澡後馬上倒頭就睡,這一躺就是到隔天下午,吃完飯後,又上樓繼續睡,可見這次真的是累到他了。

星期六的晚上,我和妹妹去中山醫院的加護病房探望,由於阿公有疥瘡,頭部以下都有疥蟲感染,因此要摸阿公都需戴手套,並且要穿隔離衣,出來也要洗手。進去後,只看到阿公瘦骨嶙峋,脖子氣管中間處切了一個洞,插上了管子,旁邊接了呼吸器,我們一直叫喚他,但他眼睛始終沒有睜開。阿公額頭和嘴角旁邊都有很多的小傷痕,聽叔叔說是因為之前醫院的氧氣罩戴太緊的關係,叔叔發現了跟他們反應,院方卻都沒有理會,後來一脫下來才發現已經受了傷。因為這樣,叔叔跟醫院的護士發飆,當時負責的護士辯說這樣戴是很正常的,講了許多理由,叔叔回說:「妳要不要來戴看看?戴到跟我爸都一樣受傷了,妳在跟我說說"正常"的感覺是怎麼樣?」此話一出,那一位護士完全無言以對。後來我跟加護病房的護士小姐聊了一下阿公的狀況,並請她今後都能定時抹個藥,護士小姐說好然後就走開了。不過,我待了20分鐘,直到我離開病房,她完全都沒有來抹藥…….

我知道護士的工作量很重,但是能否將心比心一下呢?你答應要擦藥後,卻跑到旁邊和其他護士有說有笑,看到這一幕,誰會覺得你們有真正尊重病人與家屬呢?星期日晚上我們再去探望,阿公終於眼睛打開了,但是眼神卻流露出恐懼的樣子,因為阿公本來就是非常討厭住醫院的人,雖然他身體不好,但腦袋還很清醒,每次送醫院只要一好轉,開始就會吵著要回家,但是阿公現在已經不能說話了,只能瞪著大大的眼睛向我們表示抗議,可是除了安慰,我們甚麼也做不了,在病魔的面前,人類真的太渺小了。

上星期回家,阿公的病情已經好轉並且換到普通病房了,我們請了一個看護照料,去看他的時候,看護阿姨說阿公一直想要爬掉管子,但阿姨說這樣會死翹翹後,阿公就掉了眼淚,因為這樣躺在床上,根本是半個植物人。病痛的折磨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阿公自小受日本教育長大,就我的了解,他是個很重視個人尊嚴的人,而他腦袋還很清楚,尚有意識,卻必須接受這樣的情況,真的是很慘忍的事。切管後所謂的有意識,也不過是叫喚會張開眼,然後雙眼會隨著你移動,其實甚麼也不能做,更無法用言語溝通,我們每次去看他,都要幫他按摩全身,因為他自己幾乎是無法移動的,四肢也很僵硬。

看到阿公無助的眼神,我忽然覺得好傷心,難道當時一定要走到氣切這個地步嗎?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了嗎?真的有好好的問過醫生了嗎?因為氣切除了在病人的喉嚨上打一個洞外,傷口的清潔消毒每天都要很注意,若細菌感染很容易引發很多併發症。容易感染不說,帶給家屬的心理、身體與經濟負擔,更是無法光用金錢來計算的。想到很多氣切的人都是因為後續的後遺症而去世,我就很害怕。

通常醫生只會跟病人家屬說氣切的好處,但是後面可能會衍生的問題常常不是說明的很清楚,至少爸媽與叔叔他們當時下決定的時候是如此的。醫生救人是要他活著,只要活著就好,至於他會怎麼活,會給病人的家庭帶來什麼影響,很多醫生是不會管的。我認為生命最重要的是它的品質,而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人生的最後階段能否走的更有尊嚴。看到阿公這樣子,我不知道氣切是不是真的是惟一的選擇,但在替父母做決定時是否該想想若是自己,想不想這樣活?

這問題可能永遠都不會有正確的解答,因為人生本來就沒有必然的真理,但是現在我能夠確認一件事情,那就是要好好珍惜與阿公相處的每一個日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淵更深 的頭像
    淵更深

    第78號雲淵閣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