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屆的經典賽,台灣繼奧運以7:8落敗後,再一次的以1:4輸給了大陸隊。長期以來,台灣的球迷以及棒球界,都認為中華隊如果在國際賽事場上輸給對岸就是"國恥"。台灣發展棒球的歷史從日據時代開始,國民政府來台以後,就被昇華到光宗耀祖、展現國力的地位,對政府來說,發展棒球是凝聚國民民族情感與向心力的最好投資,也因此棒球成了台灣的"國球",最後更成立了職業棒球聯盟。

但是,近十年來台灣的棒球環境越來越差,國內職棒球隊留不住好手,許多有潛力的球員紛紛出走,職棒發展至今已經20年,雖然出現了王建民、郭泓志等大聯盟球員,但整體來看,台灣的棒球實力進步幅度仍是停滯不前,不要說輸給日本了,連韓國都比我們好。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則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開始有計畫性的發展棒球。

由於大陸是共產制度國家,因此他們發展棒球的做法是採用菁英式訓練,在招選一批人後,集中火力將最多的資源都投注在裡面,球員由國家來養,大家都是公務人員,你們這群人的工作項目就是打國際賽,不管甚麼大小賽事,陣容都差不多,就是拼命比賽不斷進步就行了。不僅是棒球這樣做,其實中國其他體育項目的國家代表隊也是如此,基本來說,大陸的每一個國家代表隊都是解放軍八一隊,都是軍事化的訓練與管理。棒球在大陸是一項非常冷門的運動,幾乎沒有人在關心,相對願意投入的人才也少,甚至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並非從小就開始訓練。再加上棒球是要求非常多的團隊運動,投、打、守、跑的訓練缺一不可,又有戰術與觀念上的問題,是細膩度很複雜的一項運動,因此要在短時間內大幅的進步並非易事,中國成棒代表隊被扣倒的情形更是司空見慣。

但是,中國的努力在這十幾年來開始逐漸出現了成果,他們除積極吸收了台灣的援助之外,也聘請了美籍教練,加強了技術與觀念,更不時的去美國、日本移地訓練,參加大小賽事,累積了很豐富的比賽經驗。雖然中國隊的實力仍然遠遠不如世界棒球列強,也還比不上台灣,但卻已經開始可以威脅到我們了。結果這十幾年來台灣對上中國隊的想法,從"一定會贏",到"一定不會輸",然後又變成現在的"一定不能輸"。因為對許多台灣人而言,棒球代表了我們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而在政治因素下,棒球迷在情感上更認為對誰都能輸,但就是不能輸共匪! 因此同樣是輸,但輸給義大利和輸給大陸,就是不一樣。

台灣整個社會製造出來的這種氣氛,導致中華隊每次遇到中國,都會承受到了非常大的莫名壓力,常常會放不開手腳而發揮出應有的實力。以前我們談笑用兵就能輕鬆贏球,但這
幾年卻是每場都打得心驚膽跳,其實稍微專業一點的球迷都知道中國隊進步很快,已非吳下阿蒙,在這種短期國際賽賽事,中華隊輸給大陸隊只是時間早晚與機率的問題。就我來說,基本上我都很平常心在看待對中國大陸隊的比賽,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水準真的不錯,中華隊只要一個不小心隨時都可能翻船,如果心理上已有準備,其實對輸球就不會有大多的憤怒情緒。

對中華隊而言,沒有甚麼不該輸的球隊,更沒有什麼絕對會贏的比賽。台灣對中國隊也是如此,在奧運與經典賽接連敗給中國隊雖然對台灣棒球是很大的挫折,但我們也必須承認他們真的是一隻實力堅強的隊伍,而不是仍一味的看輕貶低他們,特別是從這次經典賽的兩隊交戰內容來看,不論我們派得是否為年輕球員,中國隊在守備與打擊方面都比台灣表現的出色,能贏球真的是毫不僥倖。連輸大陸二場最大的意義,是再一次突顯出了我們的不進步以及始終停滯不前的情形,更重要的,是應該思考如何改善台灣的棒球環境。輸球不會世界末日,也不會亡國,真的不需要動輒就以"國恥"來形容。

我覺得很多球迷在心態上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始終不願意"承認"與"正視"輸給大陸隊是真的會發生的事,而在棒球以外的一些偏見與歧視,更會影響我們無法用較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中國這隻隊伍的實力,其實這樣的心態真的要調整了,我們應該要以平常心來看待中華隊與中國隊的比賽,輸給中國隊不是那麼嚴重的事,即使情感上我們很難接受,但它的殺傷力遠比台灣自身爆發的職棒簽賭案差遠了,我們自己不自強,就算打進了經典賽複賽,大環境卻仍不會變得更好,又有甚麼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淵更深 的頭像
    淵更深

    第78號雲淵閣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