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清國戰敗,隔年簽訂馬關條約,這一大勝,對日本明治維新後的向外侵略方針是極大鼓舞,一戰之後的第二波軍事擴張,更是讓日本徹底走上了軍國主義的不歸路。

 

今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因應中國的快速崛起以及與鄰國持續不休的領土糾紛,二戰戰敗的日本在美國的默許下,由首相安倍晉三主導,7月1日於內閣會議通過決議。修改憲法解釋,部分解禁爭議已久的「集體自衛權」,讓日本重新擁有發動戰爭的主動權,突破了日本和平憲法長達68年的緊箍咒。

 

日本此舉,可謂是其戰後七十年的最重要決議,為21世紀的亞洲未來局勢投下了震撼彈,也勾起了許多曾被日本侵略的國家不愉快回憶。而在憲法第九條的約束下,已習慣理想和平主義的日本社會因為此重大改變,使贊成與反對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意見,也在各個領域都對立激烈。

 

安倍晉三在2012年底再度上台後,一直希望低迷20年的日本能重回往日榮光,因此一方面射出安倍經濟學三支箭,另一方面則進行積極的外交軍事部署,從和中國在防空識別區、釣魚台的軍事交鋒,到東京申辦2020奧運成功,以及在外交上持續與亞洲諸國加強聯繫、宣布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等等舉措,都可顯示出他強大的企圖心。

 

安倍解禁集體自衛權,被認為可能是為了修憲鋪路,企圖突破戰後體制。此舉雖然獲得了不少右翼人士的讚許,但也引起了不少日本國民的憂心,擔心將會使日本再度陷入戰爭的陰影之中,如果日本與鄰國沒有做好溝通,好好解釋清楚,讓周邊國家知道日本此舉的內涵,相信在國際上將不會獲得太多的支持與理解,特別是亞洲。

 

日本民眾抗議集體自衛權的解禁  

(日本民眾抗議集體自衛權解禁)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解禁集體自衛權舉行記者會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解禁集體自衛權舉行記者會)

 

arrow
arrow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