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現了一則新聞,內容如下:

更新日期:2008/11/24 10:10 【中國時報 陳至中、林志成/台北報導】

 少子化、流浪教師問題使教育大學科系錄取分數狂跌,優秀學生不願投入教育事業,未
來師資素質浮現隱憂。為挽救危局,教育部擬擴增公費生名額,從現在每年不到五十人,
提升至數百人。

 目前教育大學公費名額很少,以今年為例,全台只剩四十六位公費生,其中大部分是離
島、原鄉的保障名額。一名教育學者曾警訊:「過去是一流人才當老師,現在可能是二、
三流,難道要讓他們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國內教育大學愈來愈不受青睞,每年大考錄取分數直直落。教育部長鄭瑞城日前接受雜
誌專訪時說,新加坡挑選老師只要成績前三○%的學生,台灣早年也只有成績排前一○%
的學生才能考進師範院校。教育部將強化「公費師培」政策,吸引年輕人當老師。

 教育部提出「提升教師素質方案」,重要手段之一是擴大公費制度。中教司司長蘇德祥
表示,現在師範科系一般生約兩百分就能錄取,公費生分數卻可能高達四百分,確實可吸
引優秀人才投入教育事業。

 蘇德祥表示,未來師範公費生可望擴增至數百人,詳細數字還需由未來五年的缺額推估
,少則一、兩百人,多則三、四百人,一定保留部份名額給自費生和流浪教師,公費生主
要投入偏遠、亟需年輕教師的地區。

 教育部也考慮在台北以外的兩個地區各選一所師範體系大學,將公費生集中管理,避免
公費生成為其他人眼紅對象,也有助公費生彼此互相砥礪。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現在教育大學科系錄取分數都不高,長期將造成國中小
學師資水準下降。教育部嘗試以公費制度吸引年輕人,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

 新竹教育大學校長曾憲政表示,增加公費生絕對能吸引優秀學生,但政府要有誘因讓各
縣市開缺,否則培養了二、三百名老師,畢業後卻沒人買帳,問題就大了。台中教育大學
校長楊思偉認為,各縣市其實都有缺額,卻寧可改聘代課、兼職教師,政府要拿出辦法。

==============================================================================

奇怪奇怪真奇怪,這個政策到底是救師資還是救師範院校?多了數百個公費生,師範院校

的分數與素質就會拉高的話,我也只能說這將是另類的台灣奇蹟了。既然開放了師資培育

自由化的是政府,那麼當初就應該想到會有這一天,但現在卻只回過頭想增加公費生,那

不是等於是走封閉師資培育的回頭路,乾脆直接把台灣各校的師培中心都關門,師範院校

學生全都成為公費生,豈不是比較省事。


如果未來真的將公費生擴編到數百人,那麼將會擠壓到很多流浪教師的缺,此外這麼多的

員額,教育部有沒有認真想過要到那裡找,還是等到公費生培育出來後,原先一直喊沒

缺的縣市會忽然每年都多了數百個缺出來??在少子化的大趨勢下,師資需求越來越少,數

萬流浪教師都已經消化不了了,現在又多了每年數百個的公費生名額要處理安插,教育部

不是在自找麻煩嗎。


此外,"優秀學生"不願投入教育事業這句話的依據在那裡,說「過去是一流人才當老師,

現在可能是二三流,難道要讓他們教育我們的下一代」的匿名大學者又是誰。全國教師會

理事長吳忠泰所說的話,更是讓人摸不著頭緒,不僅讓我懷疑他是脫離教育現場太久了,

還是根本沒弄清楚現今師培制度。現在的教育甄試是由各縣市或個別學校自辦,只要教檢

通過皆可報考,大家自由競爭,師資來源早已非昔日由師範院校壟斷的局面。既然如此,

教育大學的錄取分數不高,會跟國中小學師資水準下降有什麼必然關係? 真希望這是記

者的引述錯誤,因為我不願相信堂堂的全國教師會理事長竟然會有這樣的錯誤認知。


開放師資培育自由化至今,那麼多對教育有嚮往的各校學生為了一圓老師夢,因而修習了

教育學程,很多人至今仍在為了當上正式老師而努力,這些修習教育學程的學生,當中不

少是師範體系以外的國立大學學生,裡面就沒有一個優秀的嗎?而能考上各縣市正式老師

的人,幾乎都是必須拼了命的準備,並且在各方面都表現的非常優異,才能在錄取率比國

考還低的教甄市場上榜上有名。我想請問,難道這些老師都是兩三流的嗎? 而不用通過市

場競爭與考驗就能得到教師正式缺的公費生,就真的會是所謂的第一流的嗎?他們可能是

第一流的學生,但未必是第一流的老師,吸引聯考分數高的人能投入教育並沒有錯,但是

18歲考出的分數,不代表未來的40年他就會是優秀的老師,更重要的應該是在於整個師

資教育體系是否健全,能否給予師培生真正嚴格且良好的訓練,這才是根本。


我認為這個政策是錯誤的,而那位沒有署名的教育學者與吳忠泰所說的話,更是荒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淵更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